本报道走访黄浦、静安、虹口等6个中心城区,深入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,采访43位原住民、18位规划专家和26家商户,记录上海在城市更新中如何平衡历史保护与现代发展,打造"建筑可阅读、街区宜漫步"的城市新景观。


【更新图谱】
■ 核心数据:
- 历史建筑保护面积新增28万平方米
- 旧改受益居民达3.2万户
- 社区微更新项目完成217处

■ 典型区域:
◇ 田子坊:艺术空间保留率92%
◇ 张园:原貌修复精度达95%
◇ 虹口提篮桥:历史元素复用率88%

【创新实践】
阿拉爱上海 ★ 空间再造:
- "72家房客"变身共享公寓
- 弄堂工厂改造文创空间
- 废弃菜场转型社区客厅

★ 技术应用:
☆ 三维扫描建档历史建筑
☆ BIM技术辅助修缮设计
☆ 数字孪生管理保护区域

【文化传承】
419上海龙凤网 ◇ 非遗活化:
- 沪语童谣进入社区课堂
- 海派旗袍工作坊常态化
- 石库门营造技艺数字化

◇ 记忆延续:
■ 居民口述史纪录片拍摄
■ 老物件博物馆建设
■ 社区故事墙绘制

【民生改善】
上海花千坊龙凤 ★ 居住升级:
- 厨卫独用率从31%提升至89%
- 适老化改造覆盖率76%
- 公共空间人均增加2.3㎡

★ 业态提升:
☆ 社区商业更新率64%
☆ 文创企业入驻率58%
☆ 在地就业率提高22%

【专家视角】
"上海的城市更新正在从'大拆大建'转向'绣花功夫',这种精细化操作既保留了城市记忆,又注入了现代活力,为超大城市更新提供了中国方案。"——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教授